招商加盟热线:

13941207568、18841208422 (微信同步)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公司新闻

毛主席周总理盛赞岫岩玉雕

发布时间:2012-12-10

    新中国成立以来,有着悠久历史、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岫岩玉雕,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,创作了许许多多的精品和珍品。1968年,为庆祝国庆19周年,玉乡的大师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,用翠绿色的岫玉雕刻了巨幅毛主席手书诗词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。这件作品在国庆前夕送到中南海。10月4日,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观赏了这件作品。毛主席兴致勃勃,边看边连连点头赞赏,并用手轻轻抚摩作品上的玉雕大字,问周总理:“这么好的玉,产在哪里?”周总理说:“这是岫岩玉,产在辽宁省岫岩县。”毛主席说:“这是国宝,不可多得。要保护好。”毛主席和周总理观赏后,国务院给岫岩县发来了贺电。喜讯传开,全县一片欢腾,县里还召开了庆祝大会,表彰了作品的设计和雕刻人员。     
    俗话说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。一件玉雕作品从破料、画活、雕琢到抛光,少则数日,多则数月直到数年,尤其是大型雕件,甚至需要数十人经年累月地运作,方可成器。现代琢玉,已经有了电动的高速琢玉机,而在中国古代,特别是在远古时代,人们又是靠着怎样的工具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玉器呢,如此高难的作品又是怎样雕琢出来的呢?
    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玉雕匠们一直在使用的脚踏转动的琢玉工具,在南方叫“砣机”,在岫岩,玉雕师们则称它为“水凳”。使用这种工具,玉雕艺人不论冬夏,凉水相伴,脚蹬手磨,琢成一件成品,全是时间的积累。据说清朝乾隆皇帝对玉器十分痴迷,一次,他命玉工雕一件“万马奔腾”。用一块玉料要雕出一万匹马显然是不可能的,聪慧的玉工最后雕出群马从山后奔出,似有千匹万匹不止的场景。乾隆看到“万马奔腾”后,龙心大悦,亲临雕作现场,见艺人如此辛苦劳作,不禁脱口赞道:“手捧日月,两脚蹬空,日行千里,巧夺天工!” 
    俗话说“金银有价玉无价”。玉雕工艺品贵在玉料,更贵在工艺,工艺复杂程度和艺术水平高低,决定价格的高低,故在玉雕业内有“卖艺不卖玉”之说。历史悠久的岫岩玉雕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,形成了怎样的艺术风格呢?早在明清时期,就有一些北京、山东的玉雕艺人落户岫岩琢玉。新中国成立后,当地政府又从北京、河北等地聘请了一批玉雕老艺人到岫岩带徒授艺,因而岫岩玉雕受京作工法影响尤深,同时它又长时期吸收了泥塑、石刻、彩绘艺术等方面的精髓,融合渗透,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点的艺术风格。
上一篇:岫岩老玉(非古代玉,岫玉一种)的传说
下一篇:我公司又添殊荣